景觀: | |||
體力: | |||
難度: | |||
路線︰ | 大圍站➡道風山路➡道風山➡沙田郊野徑(排頭街至城門郊野公園段)➡針草坳➡交叉石脊➡交叉石➡交叉石脊➡草山➡草山快落段➡大埔滘林道➡四色林(黃啡路)➡龍城堡➡山塘路➡大埔火車站➡八號花園 | ||
全長: | 18公里 | 需時: | 2¾小時 |
交叉石(英語:X Rock) - 位置不在山頂,其位置在草山東南脊的電塔旁,可由麥理浩徑M134旁邊小徑前往。
最直接嘅路線由城門水塘主壩,經針山山腳沿林道上草山。到麥徑標距柱M134左近,有小路可到達電塔側之交叉石。沿小路可落火炭。
草山(英語:Grassy Hill) - 是香港一座海拔646米的山峰,位於新界中部城門郊野公園近鉛礦坳,為荃灣區、沙田區和大埔區的天然分界線。
山頂設有地政總署測繪處的三角網測站,三角網測站編號506。
草山之東北方為大埔滘自然護理區,西南方為城門水塘。麥理浩徑第7段經過此山峰,有車路向南前往針山。
道風山(英語:To Fung Shan) - 位於香港新界沙田,是以道風山基督教叢林命名之一座山。於1930年建成的建築群,現已成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而其東面屹立著一座高12米的十字架,成為該處的地標。
從大圍站上銅鑼灣山,經百樂徑(私家路)穿過曉翠山莊,接入道風山路。或從沙田萬佛寺附近之小徑步行上山直接到達道風山墳場。
該建築群是一個揉合了中西文化之地,建築富中國園林特色,尤以有類似佛教寶塔建築設計聖殿的為最具特色,而且名字更有「道」一字,不禁令人聯想起是中國的宗教道教,故常常被人誤會為一座中式廟宇群。其實,道風山是一個由西方傳教士興建的一個基督教建築群,是由一所教堂、一個圖書館,以及一個專門製作和售賣基督教工藝品及書籍的藝術軒組成的。早前政府有意將之列為法定古蹟,但教會考慮過後,認為有兩個弊處,除要將機構開放予外人參觀影響清靜環境外,建築物亦不可作任何改動,對教會將來的發展有影響,因此拒絕政府要求。政府只能將該處列為二級歷史建築。
入口為一道石拱門,上刻有「道風境界」的四個大字,另一邊則刻上「道風大千」。道風山的主要建築物「聖殿」殿頂瓦列分兩行,外形成八角形,藍瓦紅梁,簷角飛翹,攢尖頂中央豎立一十字架,每一簷角上,都豎立四個僧侶小像,聖殿外掛著一口從「景風山」搬來的大銅鐘。殿內有「講課室」,是牧師講道的地方,兩旁有門聯:「道與上帝同在,風隨意思而吹」。聖殿下方為靜室,名「蓮花洞」,內懸長明燈,十字架下安放蓮花座,仿如佛堂靜室。
在主建築群外圍小徑經過一條窄路,通過「博愛門樓」及一牌樓式的窄門名「生命門」,題字的人是中國國父孫文,旁有「感恩亭」,上鑲六幅彩瓷,是聖經上的六個著名故事,人物造型中國化,穿著中國傳統服飾漢服。前面便是「大十字架」,昔日面向沙田海(現時沙田市中心),上刻「成了」。旁邊有大石鐫刻著「活在主內」。十字架下還有「望夫石塑像」。
四色林徑(英語:Tai Po Kau Forest Walk (Brown, Yellow, Red, Blue)) - 位於新界大埔滘自然護理區。香港政府於1926年開始在新界進行植林,護理區當時原稱「大埔滘植林區」;由於當時栽植的主要為馬尾松,故又稱作「松仔園」。
政府在1977年將大埔滘460公頃的土地劃作特別地區,是香港首個特別地區。有別於郊野公園,特別地區以保護自然生態為主,康樂設施相對較少。大埔滘自然護理區是香港其中一片最成熟的次生林,護理區內擁有草地、 淡水河溪及水池等多樣生境,是觀賞林鳥和蝴蝶的上佳地點。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內闢設了一條自然教育徑及四條林徑。自然教育徑長0.7公里;而四色林徑——紅徑、藍徑、啡(棕)徑及黃徑分別長3公里、4公里、7.5公里及10公里,四條皆為環迴路線。
Relive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