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 | |||
體力: | |||
難度: | |||
路線︰ | 烏蛟滕➡九擔租➡犁三古道➡犁頭石➡三椏村➡牛屎湖山➡牛屎湖➡西流江➡三椏村➡荔枝窩➡梅子林➡朱門田➡分水凹➡桅尾嶺➡減龍嶺➡五肚➡谷埔➡鳳坑➡鹿頸➡鹽竈下村➡沙頭角公路➡粉嶺站 | ||
全長: | 35公里 | 需時: | 4¼小時 |
桅尾嶺 - 高301米,又叫減龍頭(金龍嶺),名稱與風水有關,意即龍脈自吊燈籠西來,至減龍頭開始即龍氣退減,再向西北緩降的山脊便稱為減龍脊(金龍脊)。
金龍脊 - 長草叢生的非官方小徑,但路胚明確,絲帶充足,而且路程很短,難度不大,但帶著單車走亦要小心,部份路段幾密,要推車才能過。
金龍脊雖居高臨下,但風景不開揚,都被樹林包圍,高點的烏胶騰山火瞭望台及鳳坑觀景台都景觀亦一般,今次試落五肚路段,過了竹林後的頭段很好玩,但近五肚尾段就很密林斜度亦較大,要推車而下。
五肚 - 谷埔南部有一曲折溪谷,谷中藏著五個肚,由南至北分別為五肚、四肚、三肚、二肚和一肚(新屋下),合稱「谷埔五肚」,環境隱蔽寧靜。
每肚各有一條不同姓氏之小村,可逐一欣賞五個肚的景色。五肚背靠減龍脊,其主峰便是減龍頭,別稱桅尾嶺 (301M) ,有清晰易行之烏蛟騰郊遊徑途經此峰。今次落五肚天晚已晚,只好下次再遊覽。
五肚
有景點五肚瀑布、荒廢的燒烤場地
四肚
盈生農莊,據說以前可以在這空地吃客家菜。
二、三肚
鄭氏家祠
谷埔 - 「谷」是山谷,「埔」是平坦的耕地之意。清代初期,已有何、楊、宋、李、邱及鄭等多姓人在谷口海旁建村,並建宗祠或家祠。隨著人漸多,耕地日見不足,便沿溪谷上開闢梯田,在河谷兩側的岸坡建屋,客家人稱這種聚居地貌為「肚」。
西流江 - 位屬印洲塘海岸公園,原名犀牛頭江「名字欠雅(因廣東話近粗言),改名西流江。據說江後之山崗為牛之身軀,前方兩山丘為雙角,烏排為牛舌,其西面內灣之岬角側為左前腳,側臥向著西北方。在附近一處古墓穴上,亦有「犀牛望月」之字樣。此村落原有村民百多人,更建有一所西流江漁民子弟學校。西流江地點偏遠,村民現時仍以養魚捕魚為生。遊人可經牛屎湖山下降,或值潮退時由三椏村碼頭循東岸前往。
位於香港新界北區東北部,在印洲塘海岸公園附近,荒郊僻靜,沒有車路可至,但環境優美。
1960年代初,這裡仍甚荒蕪。印洲塘(上圖右的小島是印洲,海因之為名)的漁民中秋後來西流江過冬,見風水甚佳,對面吉澳(上圖左的尖山是吉澳黃幌山,形似羅傘)白沙頭嘴像一管筆指向西流江;故此地有筆,有印,有羅傘,漁民遂聚居成村,全盛時期有200村民。
1980年代,因這裡交通始終不便,村民逐漸移居市區,甚或移民英國,這是香港新界舊村荒廢的主要原因。現在隻剩三數老漁民假期回來住,在印洲塘打打魚,潛水看看珊瑚,也是十分快樂的。
跟吉澳一樣,村民多姓曾。
從前是一條繁盛的村落,多逹過百人居住,不過時至今天,大多居民已遷離甚至移民海外,在2018年,剩下六位老人家居住,村長是郭六。
此地為一半島形長臂,有一小型公眾碼頭,西流江住的村民,持有禁區紙,可搭乘吉澳至沙頭角碼頭的街渡,出入方便,但因人口實在太少,吉沙街渡不經西流江已逾10年,村民唯有靠自家用來捉魚的小艇出入。
該處從前有一所漁類統營處西流江漁民子弟學校,不過由於學生不足,已於1988年合併於沙頭角中心小學。
該處是新界東北行山徑的主要途經地,可以前往谷埔、南涌、新娘潭等地。
2012年3月29日,西流江一個養魚排,在早上近八時半,發現魚排一個魚網遭人破壞,30公斤養魚被偷走,損失約8,000元,警方接報到場調查,無人被捕,列作盜竊案處理。
2017年7月,政府刊憲將三幅位於芬箕托、西流江及南山附近的郊野公園「不包括的土地」,納入各自的郊野公園範圍。其中芬箕托及西流江的「不包括的土地」納入船灣郊野公園。
2018年9月,颱風山竹肆虐西流江村,用木造的村屋不堪一擊,不是被吹毀,就是被吹至屋頂漏水,魚袋也被大浪沖走。村民堅持不離棄家園,隻期望能有一個較穩固的居所,免再遭受巨風威脅。而由鄉議局主席劉業強牽頭籌款的救災基金,決定撥款約240萬元重建西流江村屋,計劃10月底展開工程,村民年底前可望入住新家園。 西流江村的重建工作於短短兩個月內完成,其竣工儀式由鄉議局主席劉業強主持。
西流江之歌
海角灣伴裡,流傳樂章一句
水影千尺夢,那秋葉懷著西風舞思緒
高嶺色漸退,雲霞漫天飛絮
金子鋪滿路,這彩石紅豔光譜照村裡
尋覓月滿西流,隨著愛的感受
小~~村往日情未了像醇酒
踏上小印洲
碧波清涼透
筆架灑成洲
生活淡淡無憂
永相伴,山野是朋友
看蝶映花落
看葦枯草黃
忘掉俗世那顆競爭心
不再急走
這個深夜裡,凡塵摘星思退
小舟輕靠岸,這新月陪伴出走步千里
永~~遠,記起。
Relive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