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巢山(英語:Luk Chau Shan),又名六巢山或鹿槽山,位於香港新界東北部沙田區馬鞍山昂平西北面的一座小山峰,座落於馬鞍山與石芽山之間。鹿巢山分東、西兩峰,三角網測站位於近富安花園的西峰,而在石壟仔舊村之上的東峰亦被稱為石壟仔,是以奇岩怪石而聞名的「鹿巢山石林」所在。
鹿巢山石林主要分為三部分:其一是位於東峰山頂最易到達的「鹿巢頂石林」;其二是位於山西腹地廣達0.07平方公里的「石壟仔石林」;最後是在山之西北緣的「鹿巢坳石林」,統稱為「鹿巢山石林」。
在1億3,000萬年前鹿巢山附近一座火山噴發,其噴發產物逐漸形成「粗粒晶屑含礫凝灰岩」或「火山礫凝灰岩」,被分類為「淺水灣火山岩群摩星嶺組」,岩石顆粒粗大不均,並含有大量火山角礫,這些大塊稜角形大岩屑極易風化破碎,在岩石巨礫面表面上形成凹槽,構成千姿百態、造型古怪的岩石。
東峰的山脊向西北伸延,在山脊與南峰之間為一鞍形低凹地帶,有一條東北向斷層一直向北切過馬鞍山礦場露天採礦區的東側,斷層分隔開東南面的火山岩及西北面的花崗岩。
石壟仔 - 位於鹿巢山以南的廢棄山村。據說村後有甚多石洞(未知是否指石壟仔石林),曾是抗日游擊隊逃避日軍時的藏身之所,而當地人將之稱作「石壟」,故得其名。三十年代的舊地圖上的石壟仔則標示為「石龍仔」,現存的吳氏家祠的門額上仍書作「石龍仔村」。
由清代秀才許永慶及羅文祥所作的《西貢六約竹枝詞》(「竹枝詞」乃圍村歌謠,又名《圍名歌》或《圍頭歌》)曾記述二人遊覽石壟仔時的經歷:「梅子林間再一行,遊遊不覺到茅坪,迴環聳翠多奇景,黃竹山高不必驚,石壟仔是定行蹤,直上昂坪捉地龍」。詞中的「地龍」即蚯蚓;而昂坪、茅坪、黃竹山和梅子林則是位於石壟仔東、南和西南面的四條山村。
昔日五村的子弟,曾於茅坪坳(別名「五聯達」)的聯達五鄉公立學校就學。其後因村民陸續外遷,學校遂於1984年拆卸。至90年初,山友協力籌款清理舊校瓦礫,翌年漁農署於該校的地基上興建避雨亭,供山友休憩。現時數條山村皆已人去樓空,只餘殘垣,而在西貢菠蘿輋一帶,則另建了石壟仔新村、茅坪新村和黃竹山新村。
石壟仔石林 - 可從東峰西坡下降或由石壟仔舊村村後上溯進入廣闊的石壟仔石林,這片「石頭叢林」是由層層疊疊的巨礫覆蓋著一兩條深達30米以上的山溝,與鹿巢頂石林的岩石同一類型,估計東峰過去是一個石崖,因構造運動的破壞和風化侵蝕,慢慢向西南面坍塌倒下,填滿石崖下的山溝,形成這片深不見底的天然石塊堆集區。
「石壟仔澗」,又稱「石壟仔坑」,源起大金鐘,蛇曲於昂平的高原草田區,經「石壟仔舊村」後,中段「白水岩」三層「石壟仔瀑」流瀉於板岩之上,遠至梅子林亦可望到,下段匯合茅坪坑,再接梅大石澗流落大水坑。
朝早碰到David 一齊食早餐,返到屋企冇耐阿囝就訓著,立即多左個空檔出黎。 拿拿聲就換衫出車,落到樓下先諗去邊,諗一諗附近仲有咩山可以去,就係鹿巢山同石壟仔。
雖然話就入秋,但天氣仲係好熱,有成34度。 踩到去馬鞍山亭抖左一次,再去到郊野公園又停一次,見汔水機忍唔住又買左權可樂。 太爽啦~真係忍唔到口。係公廁洗已全濕的衫後就出發。
上鹿巢山路上都要半推半抬,有些路段兩旁都有雜草。但比起大蛇灣,花山等算很簡單。 大約半個鐘上到鹿巢山頂。山頂另一邊有路可落鹿巢坳、梅子林。但今次都係沿返平時行舊路去昂平安全。 打完咭,由鹿巢山頂落返山再上石壟仔,都係冇得踩GEE路黎,一直去到鱷魚石。
鱷魚張口石高位後就開心路段,可以踩落去亭,前段都較難,尾段落亭就路況好靚。 之後就係傳統馬郊去昂平路段,9成可踩,仲記得一開始買車都係踩這練習路線。
Relive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