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fication icon

最低氣溫24°C 最高氣溫29°C 風勢南至東南風2至3級。
預測Icon 大致多雲,有幾陣驟雨。日間短暫時間有陽光。稍後驟雨增多,局部地區有雷暴。

總瀏覽量

00935

東山 象山 飛鵝山

2021-03-14
路線地圖
景觀: view
體力: difficult
難度: lv
路線︰ 大圍➡觀坪路➡飛鵝山觀景台➡東山➡象山➡飛鵝山➡328➡百花林➡孫母墓➡安泰邨➡筆架山隧道➡澤安邨➡大埔道➡鷹巢山➡徑口路➡大圍
全長: 42公里 需時: 4¾小時
攀升:1294米  下降:1294米  最高:602米  最低:0米<br>海拔高度值只供參考 會因氣壓測量而有誤差
  攀升:1294米 下降:1294米
  最高:602米 最低:0米
路況:
 
山徑40%
樓梯20%
單車徑20%
馬路10%
石板路10%
坡度:
 
攀升 1294 (50%)
下降 1294米 (50%)
曝曬:
 
60%
A A A
A A A

東山(英語:Tung Shan)是香港的一座山峰,海拔544米,屬於飛鵝山山系,實際地理位置為新界沙田區所屬。

東山處於象山、飛鵝山以北,大老坳、基維爾營地、茂草岩村以南,沙田坳、慈雲山、吊草岩之東,在其之東、北、西三面被飛鵝山道、扎山道包圍,屬於馬鞍山郊野公園範圍。

東山之北邊衛奕信徑之飛鵝山道部份設有地圖、涼亭與郊遊設施,沿飛鵝山道向西行走可前往飛鵝山涼亭,該處為麥理浩徑第五段與衛奕信徑之交界匯合前往沙田坳道之共同路段;該處亦係沙田坳道、飛鵝山道、扎山道三條單程路之交匯處,只可沿扎山道落彩雲邨。

 

象山 (英語:Middle Hill)是香港九龍的一座 山峰,高程點海拔585米,屬於東九龍飛鵝山山系。

象山屬於馬鞍山郊野公園範圍,環繞象山與東山、飛鵝山一樣被飛鵝山道及扎山道以圈套式包圍。身處九龍絕大部分地區雖然能夠看見飛鵝山系整座向西山坡輪廓及其山頂,而且象山山頂剛好位處黃大仙區與西貢區區議會分界之分水嶺位置,但原來該高程點卻處於分界線以東之西貢區地域範圍。

象山之西為扎山道(可眺望慈雲山),南、北分別與飛鵝山及東山相聯而成為飛鵝山山系,東邊被飛鵝山道西貢區部份包圍,於此路可前往百花林墳場(孫中山之母楊氏葬寢所在)及附近之西貢古道。

 

飛鵝山(英語:Kowloon Peak / Fei Ngo Shan),為香港新九龍最高山峰,九龍群山之一,座落於馬鞍山郊野公園南部。高度為603米。

飛鵝山近山頂位置地勢險峻,不時發生行山墮崖意外,被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列為全香港十六個『郊野公園曾發生致命及嚴重意外的高危地點』之一。

飛鵝山的其他名稱包括飛鵞山或九龍峰。在1922年的軍部地圖,飛鵝山被標示為Kau Lung Peak(九龍山)或 『Chapmangliyang』(赤望嶺)。 根據《黃大仙區風物志》一書,飛鵝山曾寫作飛蛾山.    

飛鵝山道(主要單程上山)和扎山道(主要單程下山)是沿著飛鵝山山腰所建的兩條車路,連接山腳的茶寮坳和大老山山頂一帶,飛鵝山道的另一端也連接清水灣道。飛鵝山山頂並沒有車路可達,但四方均有崎嶇的小徑可達,具危險性。

很多人誤以為飛鵝山以北的東山山頂一帶為飛鵝山(兩者中間隔著象山),因其觀景台名為『飛鵝山觀景台』。該『飛鵝山觀景台』座落的地方不是飛鵝山。

 

筆架山隧道(英語:Beacon Hill Tunnel),是香港港鐵東鐵綫的一條隧道,位於九龍塘站至大圍站之間,貫穿筆架山。現在使用的雙線隧道於1978年動工,並於1981年4月26日啟用(原訂1980年中完工),由日本青木建設負責興建。

第一條筆架山隧道於1906年開始建造,至1910年啟用,全長2.4公里,闊5.2米,屬於單軌雙程行車。而隧道的開鑿工程,在當時是全亞洲最龐大的工程之一,亦是當時香港最長的隧道,建築期間有超過50名工人死於隧道內。當時用以協助施工的窄軌蒸汽機車隨後被調往沙頭角支線行走。

至1970年代,為配合九廣鐵路—英段的電氣化及現代化,九廣鐵路局開始進行雙軌雙程鋪設工程,以紓緩客流量的急速增長,並提升列車速度。當局在舊隧道的西面建造一條單管雙軌雙程行車的新隧道,高度及闊度分別為7米及10米(與1978年通車的獅子山隧道北行管道相同),以支援鐵路電氣化。

1981年4月26日,隨著新隧道啟用,九廣鐵路局把舊隧道關閉。現時,舊隧道內的行車軌道已被拆除,並加建輸送管供香港中華煤氣公司用作輸送煤氣(1984年啟用,750毫米直徑,與位於獅子山隧道北行管道內的煤氣管道相輔相承)及液化天然氣(由煤氣公司持有5.6%的深圳廣東大鵬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經大埔煤氣廠至馬頭角煤氣廠原氣管道,2012年啟用,500毫米直徑),使其成為全球僅有兩條天然氣輸氣隧道之一(另一條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中海石油深圳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連接碼頭及接收站之工藝隧道)。

 

現時舊有的筆架山隧道仍然使用,位置是現時隧道以東約10-20米,由建築家修斐(Frederick Southey,拔萃男書院早年校友)設計。不過自九鐵雙線化以後,隧道已鋪設煤氣管道,作為連接九龍及新界的煤氣之用。

隧道於1906年動工,1909年完成接通,1910年隨整條九廣鐵路英段通車而啟用。

建築隧道時考慮成本問題,採用了單軌設計。當時開挖隧道時,採用兩邊共同開挖的方法。可是因為測度數據錯誤,導致第一次開挖時兩邊未能接通,最後要作出修正。

筆架山的地質結構複雜,又有巨大但鬆散的花崗岩,所以不能一下子用炸藥開挖的方法,只能首先進行小規模爆破,之後再用人手慢慢開鑿,平均每星期僅進展18英呎,導致工程進度被迫拖慢。隧道的造價達到300萬港元,佔整段九鐵英段工程開支逾三分之一,亦是英段中最困難的工程。

起初僱用是一批本地華人開挖的,但是他們有風水的概念,認為開挖隧道會騷擾神靈而不斷反對。最後建造公司不得不從印度、中國山東以至義大利請人到港完成工程。另外,由於香港的惡劣天氣,颱風及惡劣的衛生環境,導致最少十數名隧道工人及工程師因瘧疾、腳氣病和吸入濃煙等原因死亡。

1941年12月8日香港保衛戰爆發,英軍為了拖延日軍向九龍市區推進,於12月11日出動皇家工兵在隧道內進行爆破,將隧道堵塞,並把路軌破壞。日軍佔領香港後出於實際需要,很快便嘗試修復隧道,因為隧道損毀嚴重,要到1942年3月25日才能重開。1945年8月日軍戰敗香港重光後,英軍及港府進一步修復隧道,不過因為隧道的結構已經受損,經常出現滲水的情況。

另外因地理的問題,兩端隧道口都是屬上斜的,沙田出口方向的斜度是1:100(10‰),九龍出口方向的斜度是1:150(7‰)。換言之火車無論是從哪一端進入,當駛至隧道中段時便會下斜坡。現有的單管雙向行車隧道是北行方向上斜,南行方向下斜。從前蒸汽機車的年代,列車都要在沙田及油麻地站(即旺角站)停留長一點,以確保蒸汽機車儲備充足動力(以最大馬力)驅動列車,即使如此,這些機車上斜時仍較吃力。柴油機車表現較佳,但同樣也要開足馬力才行。因此列車進入隧道時,客車車廂的燈光會較為昏暗。隧道內亦經常布滿廢氣,即使在夏天,乘客在通過隧道時都會把窗全部關上。

配合九鐵現代化工程,舊隧道於1981年4月24日關閉,新隧道於兩天後(即4月26日)正式開放使用。4月25日火車運作只到沙田及旺角站,乘客需要轉乘巴士。1982年初,九龍和羅湖間每日對開21班客運列車,而九廣鐵路亦已經於1983年中全面電氣化。

1980年代有人提出將隧道改建為行車隧道,紓緩獅子山隧道擠塞問題,但當時由政府委聘的顧問研究指隧道沒有消防及逃生等設備,亦須作改建以配合道路網。建議最終沒被採納。

這條舊隧道並未列入香港法定古蹟,也未作任何歷史價值評級,只有隧道出入口的兩幅花崗岩磚牆得到完好保留,上面仍可隱約看到磚上標示的隧道名稱「Beacon Hill Tunnel」、施工和竣工年份(1906、1910)。

東山 象山 飛鵝山 78
東山 象山 飛鵝山 1

東山(英語:Tung Shan)是香港的一座山峰,海拔544米,屬於飛鵝山山系,實際地理位置為新界沙田區所屬。 東山處於象山、飛鵝山以北,大老坳、基維爾營地、茂草岩村以南,沙田坳、慈雲山、吊草岩之東,在其之東、北、西三面被飛鵝山道、扎山道包圍,屬於馬鞍山郊野公園範圍。 東山之北邊衛奕信徑之飛鵝山道部份設有地圖、涼亭與郊遊設施,沿飛鵝山道向西行走可前往飛鵝山涼亭,該處為麥理浩徑第五段與衛奕信徑之交界匯合前往沙田坳道之共同路段;該處亦係沙田坳道、飛鵝山道、扎山道三條單程路之交匯處,只可沿扎山道落彩雲邨。

東山 象山 飛鵝山 16
東山 象山 飛鵝山 17

象山 (英語:Middle Hill)是香港九龍的一座山峰,高程點海拔585米,屬於東九龍飛鵝山山系。 象山屬於馬鞍山郊野公園範圍,環繞象山與東山、飛鵝山一樣被飛鵝山道及扎山道以圈套式包圍。身處九龍絕大部分地區雖然能夠看見飛鵝山系整座向西山坡輪廓及其山頂,而且象山山頂剛好位處黃大仙區與西貢區區議會分界之分水嶺位置,但原來該高程點卻處於分界線以東之西貢區地域範圍。 象山之西為扎山道(可眺望慈雲山),南、北分別與飛鵝山及東山相聯而成為飛鵝山山系,東邊被飛鵝山道西貢區部份包圍,於此路可前往百花林墳場(孫中山之母楊氏葬寢所在)及附近之西貢古道。

東山 象山 飛鵝山 32
東山 象山 飛鵝山 33

飛鵝山(英語:Kowloon Peak / Fei Ngo Shan),為香港新九龍最高山峰,九龍群山之一,座落於馬鞍山郊野公園南部。高度為603米。 飛鵝山近山頂位置地勢險峻,不時發生行山墮崖意外,被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列為全香港十六個『郊野公園曾發生致命及嚴重意外的高危地點』之一。 飛鵝山的其他名稱包括飛鵞山或九龍峰。在1922年的軍部地圖,飛鵝山被標示為Kau Lung Peak(九龍山)或『Chapmangliyang』(赤望嶺)。 根據《黃大仙區風物志》一書,飛鵝山曾寫作飛蛾山. 飛鵝山道(主要單程上山)和扎山道(主要單程下山)是沿著飛鵝山山腰所建的兩條車路,連接山腳的茶寮坳和大老山山頂一帶,飛鵝山道的另一端也連接清水灣道。飛鵝山山頂並沒有車路可達,但四方均有崎嶇的小徑可達,具危險性。 很多人誤以為飛鵝山以北的東山山頂一帶為飛鵝山(兩者中間隔著象山),因其觀景台名為『飛鵝山觀景台』。該『飛鵝山觀景台』座落的地方不是飛鵝山。

東山 象山 飛鵝山 48
東山 象山 飛鵝山 49

筆架山隧道(英語:Beacon Hill Tunnel),是香港港鐵東鐵綫的一條隧道,位於九龍塘站至大圍站之間,貫穿筆架山。現在使用的雙線隧道於1978年動工,並於1981年4月26日啟用(原訂1980年中完工),由日本青木建設負責興建。 第一條筆架山隧道於1906年開始建造,至1910年啟用,全長2.4公里,闊5.2米,屬於單軌雙程行車。而隧道的開鑿工程,在當時是全亞洲最龐大的工程之一,亦是當時香港最長的隧道,建築期間有超過50名工人死於隧道內。當時用以協助施工的窄軌蒸汽機車隨後被調往沙頭角支線行走。 至1970年代,為配合九廣鐵路—英段的電氣化及現代化,九廣鐵路局開始進行雙軌雙程鋪設工程,以紓緩客流量的急速增長,並提升列車速度。當局在舊隧道的西面建造一條單管雙軌雙程行車的新隧道,高度及闊度分別為7米及10米(與1978年通車的獅子山隧道北行管道相同),以支援鐵路電氣化。 1981年4月26日,隨著新隧道啟用,九廣鐵路局把舊隧道關閉。現時,舊隧道內的行車軌道已被拆除,並加建輸送管供香港中華煤氣公司用作輸送煤氣(1984年啟用,750毫米直徑,與位於獅子山隧道北行管道內的煤氣管道相輔相承)及液化天然氣(由煤氣公司持有5.6%的深圳廣東大鵬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經大埔煤氣廠至馬頭角煤氣廠原氣管道,2012年啟用,500毫米直徑),使其成為全球僅有兩條天然氣輸氣隧道之一(另一條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中海石油深圳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連接碼頭及接收站之工藝隧道)。

東山 象山 飛鵝山 63
東山 象山 飛鵝山 64

現時舊有的筆架山隧道仍然使用,位置是現時隧道以東約10-20米,由建築家修斐(Frederick Southey,拔萃男書院早年校友)設計。不過自九鐵雙線化以後,隧道已鋪設煤氣管道,作為連接九龍及新界的煤氣之用。 隧道於1906年動工,1909年完成接通,1910年隨整條九廣鐵路英段通車而啟用。

相關影片(Related Video)

cover-youtube
觀坪路 - 沙田出九龍
cover-youtube
鷹巢山 - 盡數技術位
cover-youtube
徑口路
cover-youtube
TransHongKong Urban MTB Adventure w Hans Rey & Martin Maes - 4K
cover-youtube
2021年4月 飛鵝五桂


【 東山 象山 飛鵝山 】
路線地圖



【 東山 象山 飛鵝山 】
路線GPX下載


Back to Top

searchbtn
首頁 路線搜尋器 路線地圖 全港山峰 登入 免責聲明
PlayStore MS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