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 | ![]() |
||
體力: | ![]() |
||
難度: | ![]() |
||
路線︰ | 東涌➡深屈 ➡羌山➡分流(分流村 午 飯 ➡分流炮台 ➡二澳 ➡ 大澳 ➡ 虎山➡東澳古道➡東涌 | ||
全長: | 50公里 | 需時: | 6小時 |
分流炮台(英語:Fan Lau Fort,史籍中又名雞翼角炮台、大嶼山炮台或石筍炮台)位於香港新界大嶼山西南端分流半島的70米高地上,面積約966平方米。有一些學者認為此炮台初建於明代以防禦海盜,但亦有人認為是建於清代以打擊走私鴉片的商人,無論如何分流炮台已確認為是香港最早建成的炮台。分流炮台一度被海盜佔據,在海盜投降後又一度運作。一般估計炮台在新界租予英國後開始處於荒廢狀態。在被雜草覆蓋多年後,香港政府於1981年宣布分流炮台為法定古蹟,並展開了一共兩期的修繕工作。
二澳 是香港新界大嶼山的一個地方,位於大澳之西南。該處的主要交通,主要靠海路,或由鳳凰徑步行前往,車輛均無法駛到該處。2001年有環保人士到二澳種植紅樹及清除薇甘菊而引起村民不滿,雙方發生爭執。後來二澳村村民與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林筱魯的安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進行復耕計劃,卻被環保團體攻擊,村民遂決定封村禁止全民進入該區,過去有行山人士到達村口才發現此路不通,天黑前又不夠時間原路折返,加上村民堅拒放行,最終行山人士要由水警救走,二澳亦被冠以「惡人谷」之名。
2013年由二澳村村長及商界人士黃永根發起成立二澳農作社,正式恢復耕種,面積相等於三個維多利亞公園,稻米就是他們的重要發展項目。二澳農作社營運經理李立航表示,二澳現時約有10畂稻田(約44萬平方呎),全採用有機水稻耕作,平均每畂可生產150公斤穀,經去殼打磨製成白米,於大澳門市及網上發售。
二澳水澇漕集水區有「天池」之稱,負責為大澳居民供應食水,近年有遊人到該處嬉水與違法跳潭,區議員擔心會影響食水水質,水務署表示「天池」的食水屬「原來水」及「未處理水」不會直接供給居民,會先收集到濾水廠去除雜質及細菌,並符合世衞標準後才會供給居民使用。
虎山(Fu Shan)是香港離島區大澳的最高峰。山頂上設有涼亭,在那裡可以遠眺大澳、港珠澳大橋以及珠江口,山脊上石砌的海豚徑由西向東,依山而築,除了設有數條海豚模型外,還可從陸地觀賞跳出海面的中華白海豚。
東澳古道 位於大嶼山,是以前居民來往東涌和大澳的通道。此古道為沿海路線,起點附近可參觀東涌砲台、觀賞昂平纜車及飛機在機場跑道起飛降落,中途則可以欣賞䃟石灣村及深屈村等舊村落,並在旅途結尾遊覽大澳漁村及品嚐美味的海鮮大餐。
Relive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