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 位於葵涌以東,城門以南,標高369米,山巔設山火瞭望台。
金山郊野公園於1977成立,它與城門、大潭、獅子山及香港仔郊野公園是本港五個最早劃定的郊野公園之一 。其範圍涵蓋金山主脊以東的一片谷地,包括石梨貝水塘、九龍水塘、九龍副水塘、九龍接收水塘,以及金山北面的孖指徑。
金山以獼猴眾多聞名,故又稱馬騮山(粵語「馬騮」指猴子 )。一般相信,香港曾有原生猴子。1819年編撰的《新安縣志》記述「猴乃獼猿之屬,能諳人性,穴處山谷中,千百為群。邑之伶訂山、擔竿山等處,所產最繁,俗呼馬騮」,可見當時猴子甚為常見。1866年英國博物學家Robert Swinhoe的紀錄顯示猴子在香港港灣內的大部分小島出沒。1947年,英國植物學家和鳥類學家香樂思博士(Geoffrey Herklots)也於大潭水塘、山頂及深水灣發現猴子的蹤跡,並相信是原生猴的後代。
現時眾多獼猴活躍於九龍一帶,但普遍認為屬引入品種,而原生猴則已絕種。有說在興建九龍水塘時,有人發現該處甚多馬錢屬的植物。馬錢屬植物是「香港四大毒草」之一,是一種含毒素的灌木,對人畜均有害,但其果實卻是獼猴喜愛的食物。為免馬錢的果實掉進水塘污染食水,有人遂從外地引進獼猴,以期牠們把果實吃掉,而被放生的獼猴則繁衍至今。現時香港獼猴的數量多達二千,近三十個族群,其品種屬恆河猴、長尾獼猴及二者的混種。
金山一帶是二次大戰期間英軍為防禦日軍入侵香港而建的醉酒灣防線的軍事據點之一。金山防線原擬建為城門陣地失守後的第二度防線,防止敵人繼續揮軍南下。1941年12月8日日軍侵略香港,兩日後(12月10日)攻破城門陣地,金山防線的戰事隨即展開,惟不久後亦告失守。現時在該地仍可發現機槍堡和軍火庫等軍事設施遺跡。
金山的路徑四通八達,在石梨貝水塘有多條山徑上引至山頂;華景山莊也闢建了一條鋪設完好的階梯通往主脊;此外金山路也有兩條山路分別直達山頂的山火瞭望台,其一是近金山家樂徑終點的東面山徑,其次則是近金山路盡處的北面山徑。
Relive Video